1941年12月7号那天,日本突然袭击了珍珠港。这事儿一闹,太平洋战争就开打了。
那天,日军航空兵早就计划好了,对英、美在西太平洋上的全部军事基地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击。
短短数日之内,盟军就丢掉了上千架飞机,还有一百多艘战舰被毁,这样一来,他们在空中的优势和海上的控制权都没了。
日军在西太平洋发动攻击的同时,也大范围进攻了东南亚地区。
1941年12月8日一大早,日本第五师团偷偷在泰国南边的宋卡和北大年靠了岸,与此同时,近卫师团也直接逼到了曼谷城旁边。
因为泰国军队的防线没能守住,结果曼谷这些地方就一个接一个地被攻占了。
实际上,泰军的所谓抵抗,只是装装样子,给外界看的一场戏罢了。
这样一来,不管以后是日本赢,还是英美赢,泰国都能保证自己不吃亏,稳稳当当的。
攻占了泰国之后,日军在山下奉文的带领下,分成两队继续往南打。
第5师团走了泰国的路,然后一路往马来半岛的西海岸那边推进。
近卫师团得到了日本海军的大力协助,成功在马来亚最北边的哥打巴鲁靠岸。他们的打算是,一路沿着马来半岛的东边海岸线前进。
那时候的马来半岛,有英联邦的9万陆军驻扎在那里,飞机数量达到了253架,火炮则有810门之多。
另外,英国海军在新加坡那边派了1艘大战舰、1艘快速战列巡洋舰、3艘巡洋舰,还有9艘驱逐舰过去。
瞅瞅那些数据,英联邦军的战斗力看起来还真挺强的。
不过,英军那边用的战机大都是老型号,不管是飞多远、动作灵不灵活,还是速度快不快,都比不上日军的“隼式”和“零式”战机。
在那9万人的地面部队里头,英国陆军只有1万9千人,剩下的全是澳大利亚、印度还有马来西亚的军队。
老百姓常说:人多手杂易生乱,龙多反而不下雨,母鸡一群蛋难产。
过往的经历显示,军队要是结构太复杂,战斗力普遍不强。
而且,那时候整个英国都对日本军队抱有很大的瞧不起。
战斗打响前,英国空军的头儿波特尔爵士,那可真是自信心爆棚,他觉得吧,欧洲那边淘汰下来的老战斗机,拿到咱们远东这儿来,那也还是顶尖的。对付那些小日本,简直就是易如反掌,绰绰有余的事儿。
英国那些飞行员挺嚣张,说他们眼里日本也就跟中国比划比划的水平,还大放厥词,要是真打起来,就像是“顶级的宾利跟破旧的丰田比赛”,咱们一架飞机干他们两架都不带喘的!
英国人既不清楚敌人的实力有多雄厚,也不明白自己的战斗力有多差。这仗还怎么打下去啊。
12月8号那天,进攻哥打巴鲁的日本军队碰到了麻烦,打不下去了,所以他们就叫了飞机来帮忙。
紧接着,日本战机突然来袭,一阵猛烈的轰炸后,英联邦军队被吓得赶紧撤退了。
那天打仗,英国军队丢了三个飞机场,还有50多架飞机被打得稀巴烂。
英军在马来亚的第一仗打了败仗,驻在那儿的司令官帕西瓦尔中将一听到消息,为了保险起见,立马下令,把所有的英军飞机都撤回了新加坡。
帕西瓦尔这家伙,按英国那边的说法,就是个挺悲观的人。碰到啥难题,他总是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也不相信自己能赢,总觉得困难比希望多了去了。
空军撤离之后,前线拼杀的英联邦军队突然间没了天上的帮手,被日军的轰炸机死死压制,轮番轰炸得毫无还手之力。
首先遭殃的是海上的军队。
12月9号那天,英国远东舰队的头儿,中将菲利普斯,带着他的Z舰队,里头有“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还有四艘驱逐舰,一路往北冲,打算去拦截日本人的登陆队伍。
那会儿,日本海军手里还没“大和”和“武藏”这两艘大块头战舰呢。
“长门号”和“陆奥号”这两艘能跟“威尔士亲王”号较量一番的战列舰,却偏偏没往南去参战。
换句话说,要是Z舰队行动迅速,干脆利落,哪怕就半天功夫,也能把日军的海上运输队伍给狠狠打击一番,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不过,到了紧要关头,菲利普斯居然退缩了。
当Z舰队正往目的地行进到一半时,菲利普斯突然做出决定,让大家调转方向,回新加坡去。
最终,英军这趟算是白折腾了,而且在返程途中,竟然还被日军的潜艇给盯上了。
12月10号那天,日本军队派了侦察飞机出去探查,结果在关丹的东南边海上发现了Z舰队。
中午12点那会儿,Z舰队因为没有空中支援,被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了一番,几百颗炸弹和鱼雷像下雨一样往它们身上招呼。
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苦战了两个钟头,但最终还是顶不住,两艘船都沉没了。
这场仗打下来,英国那边没了两艘大船,800多条命没了。反过来,日本那边只掉了6架飞机。
海上被炸得七荤八素,陆地上那边更是乱成一锅粥。
12月11号那天,日本飞机的老大在空中横着飞,不停地朝地上开枪扫射。
五万多的英联邦士兵被日军打得一败涂地,全都慌忙逃向了新加坡。
帕西瓦尔吹牛说日得拉防线他能守住整整三个月,结果才撑了三天就沦陷了。
打败英军防御后,日军搞了个自行车突袭,骑着自行车在雨林里飞快穿梭。
虽然自行车的速度不算快,但对付那些慌乱的英联邦军队,那可是绰绰有余,完全能追上他们。
第一天追击战中,日军就抓到了3000名敌军,还缴获了50门野炮、50挺重机枪,外加大约300辆卡车和装甲车。
但日军那边,只死了伤了110个人。
接下来这一个月,日本军队的近卫师团和第五师团按照之前的部署,迅速往前推进。
碰到英联邦军队的阻拦,日军就换了个法子,他们不正面硬刚,而是绕道到英军阵地的旁边,从前后两个方向一起攻打。一顿猛烈的炮火,直接往英军那儿招呼。
英军被日军出色的野外作战能力打得措手不及,之前的骄傲和对日本人的轻视瞬间消失无踪。他们转而走向另一个方向,开始大肆称赞起日军的战斗力。
有人说日本兵神通广大,好像只要一张芭蕉叶子,就能像走平地一样穿过沼泽地。
有人觉得日本兵个个都是超能战士,晚上像蝙蝠一样活动自如,还能像蚂蚁那样,通过脑电波和同伴沟通。
受到这种挫败感的影响,英军开始拼命逃跑,日军则紧随其后,没过多久,就追到了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柔佛州。
远在伦敦的丘吉尔首相,一听到马来亚大部分地区都被占领了,气得直接开骂:远东那边的将军们,难道全都是吃干饭的,没一个能打的?你们这样,简直是把大英帝国上百年的脸面都给丢尽了!
1942年1月21号,丘吉尔那边派来的新部队到了新加坡,人数是4万英国大兵,外加51架战斗飞机。
不过,环境确实能影响人。新来的英国士兵一听前线败退回来的兵讲述日军的情况,心里头还没交锋就先怯了三分。
小日本装备虽然不咋地,但耐力超强,又狠又狡猾,还特别怕死,动不动就来个万岁冲锋,这谁能惹得起呢!
1月31日那天,英联邦的军队全都撤到了新加坡,他们还把桥梁给炸了。这么做是为了靠着柔佛海峡,挡住日军的进攻。
但柔佛海峡最窄的地方才1.2公里宽,日军前进的脚步,它怎么可能挡得住呢?
2月7号那天,日本先锋队坐着小船就上了新加坡岛。
英军拦截队伍被这股威猛的气势震住了,又一次吓得四处逃窜。日军瞅准机会,迅速占领了给新加坡市区提供水源的水库。
要是没了水源,英军顶多撑几天,到时候就得被渴得不行。
同时,日本飞机又扔下了警告信,说如果不赶紧投降,那就要挨枪子儿和刀砍了,可有的苦头吃。
2月15号那天,8万英联邦的士兵因为鬼子发出的要屠杀他们的警告,吓得一点斗志都没了,最后只能放下武器投降。
马来战役一共打了69天,日本军队死了伤了9657人,却干掉了13.8万的英联邦军队。这里面,有13万人是被抓的俘虏。
日军这次收获真不小,粮食、石油、火车头这些都不提了。光说武器装备,他们就弄到了740多门火炮,还有1万辆的小汽车和大卡车,轻重机枪加起来有2500多挺,步枪更是多达6万支,子弹数量惊人,有336万发,就连装甲车都搞到了200辆。
瞧着这堆得跟小山似的战利品,不少日本军官都忍不住嘀咕:就凭这些玩意儿,都能再打一场仗了,英国人的想法咱们是真搞不懂。
就在英国军队被日军狠狠教训的时候,平时总被西方看不起的中国军队,在长沙打了个漂亮的胜仗,这场胜利意义可大了。
1941年快过到年底的时候,日军第11军的头儿阿南惟几,带着他的第3、6、40师团,还有独立混成的第9旅团和其他一些部队,加起来差不多有10万人,浩浩荡荡地朝着长沙冲了过去。这么一来,第三次长沙大战就打响了。
看到日军武器很厉害,第九战区的头儿薛岳就带着20多万中国军队,想了个新招儿叫“天炉战术”。简单来说,就是在日军要来的地方,把路给挖烂,把能用的东西都藏好,再布下一连串的埋伏圈。等日军一钻进来,咱们就从后面、旁边、路上各种地方打他们,一点点地消耗他们的兵力和心气儿。这样一来,战场就变成了个大火炉,慢慢烤着日军,最后把他们一网打尽。
12月底那会儿,因为我军拼死抵抗,日军打到长沙城脚下后,补给跟不上了,气势一下子就垮了。
薛岳觉得日军现在已经是没什么力气了,所以就打算从防守改成进攻。
1942年1月4日那天,咱们开始反打。第四、二十、二十六、三十七、五十八、七十八、七十九这几个军一块儿冲了上去。
日军第三和第六师团一看形势不对,慌忙往北逃跑。结果被我军第二十六军和第七十九军给拦住了,打得他们伤亡惨重。
日军第40师团在撤退的路上,也碰到了敌人的埋伏和攻击,结果被打得乱七八糟,队伍都散了。
在第三次长沙战役里,根据九战区的战斗总结,咱们一共干掉了日军大约5万6千9百人。
这个数字明显被夸大了,不过这不关键。关键是日军在这场战斗中确实输了,而且输得很惨,是一场大败。
英国和美国输了,咱们中国赢了,那时候这事儿对比可太明显了。
人们常说,尊严其实是靠实力赢得的。
英国人被日本人狠狠打了一顿后,看到中国军队特别能打,态度立马就变了,不再那么傲慢。他们开始主动跟中国拉近关系,还跟国民政府一起签了个《中英滇缅路共同防卫协定》。说白了,就是想跟中国一起保护滇缅公路,防止再被欺负。
对英国来说,缅甸其实没啥大不了的,滇缅公路那就更别提了,根本不重要。
英国人之所以愿意跟国民政府谈合作签协议,主要就是图个心安,给自己上个保险。
但对中国军民来说,滇缅公路真的太关键了,简直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1941年快结束时,日本把中国跟外界连着的海上路都给堵死了。
由于苏德战争打响,苏联对咱们中国的帮助就停了。
那时候,咱们中国打仗急需的东西,像汽油、煤油、柴油这些油料,还有橡胶、汽车零件、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等物资,全都得靠滇缅公路从国外运进来。
要是日军再把这条生命线给堵了,中国可就成了四面楚歌的孤岛,国内存着的那些重要战略物资,顶多也就撑上仨月。
要守住滇缅公路,国民政府早在1941年那会儿就动手准备起来了,搞起了动员。
第五、六、六十六军,加起来九个师,十多万人,组成了远征部队,都聚在滇西那边,就等着进缅甸帮英国打仗呢。他们打算在仰光和日军拼个你死我活。
但是,狗的天性是不会改变的,它们还是喜欢吃屎。
当日本军队开始对缅甸发起进攻时,那些精于算计的英国人竟然还在心里盘算着小九九——要是中国军队在缅甸成功把日本人给赶跑了,但他们却赖在那里不走,那可咋整呢?
结果是这样的,中国远征军原本打算进入缅甸作战,但英缅政府却一再推迟了这个时间。
到了1942年2月十几号的时候,日军第33师团打穿了英军的萨尔温江还有米邻河的防线。这时候,英国人才明白过来,答应了中国远征军去缅甸帮忙。
不过,中缅边界离仰光大约有2500公里远,而且滇缅公路的运输能力不够,没法一下子装上十万大军出发。
比如说,第5军都已经跑到缅甸中间地带了,可后面的队伍还在昆明磨蹭,连出发的影子都没见着呢。
结果是这样的,远征军错过了打日军个“半渡而击”的大好机会。而且呢,他们自己还掉进了“添油加醋”似的战术陷阱里。
远征军不光是因为错过了打仗的好时机和运输力量不够,还有个大问题,就是他们的指挥系统乱得一塌糊涂。
2月25号那天,蒋介石在安排进入缅甸打仗的事情时,对远征军的副总司令杜聿明说:远征军都归你管,你得听英缅那边司令官赫顿中将的。
可才过了短短两周时间,史迪威就出现了。
接着,蒋立刻召集了远征军的高层将领开会,明确跟杜聿明说:远征军还是你来带,不过你得听史迪威的。他下的命令,你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史迪威不在身边的时候,老蒋对杜聿明讲:要是史迪威下的命令跟我的想法对不上,你得先给我发个电报问问,等我回了话你再照着办。
打仗的时候,领导指令不清楚那可是大麻烦。
可以说,自甲午战争那会儿起,中国军队头一回跑到国外打仗,还没开打呢,就好像已经被人判了败局,罩上了一层失败的乌云。
3月8号那天,日本军队攻占了仰光。
那天,第五军里的第二百师最先到达了缅甸南部的要地同古。
同古,也有人叫它东吁,这地儿离仰光南边大概250公里,往北边到曼德勒则是320公里远。它是仰曼铁路上挺关键的一个城市,位置很重要。而且啊,城区西北那块儿还有个克永冈机场呢。
因为仰光已经丢了,同古这个地方又特别关键,杜聿明就跟老蒋商量了一下,决定把打仗的主战场从仰光换到同古。
很快,第200师的领头人戴安澜就早早地到了同古,他去找了当地驻守的英缅军第1师的指挥官,商量交换防守位置的事情。
戴安澜抵达后才发现,那些关于部队换防的基础事情,像是怎么布置营地、防区的地图长啥样、敌军大概有多少人、还有部队吃的用的怎么安排,英国人居然啥都不知道,一问起来就摇头。
没辙了,等那200师的大军一到,戴安澜就先让手下的官兵们去找地儿打个盹儿,接着再动手建防御工事。
没错,那帮不靠谱的英军,居然连远征军的住的地方和防守的堡垒都没提前弄好。
这时候,杜聿明和戴安澜压根没想到,英国人压根就没打算守住缅甸。
这种说法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恶意诋毁。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应英国政府要求,按照《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进行的。远征军的目的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的安全,同时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远征军出国作战,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取得了多次胜利,消耗了日军的力量,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为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怒江天险以西赢得了时间。远征军的英勇事迹和巨大牺牲,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任何歪曲历史、诋毁远征军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铭记远征军的伟大功绩。
3月9号那天,折腾完一堆本不该咱管的杂七杂八事后,200师的兄弟们被分成了四队去把守不同地方:
工兵部队被军部安排到了同古北边的克永冈机场,他们的任务是挡住日军,不让他们从后面偷袭。
骑兵部队和598团的一个分队被安排到了城南大概十公里远的皮尤河周边,打算在那里给日军来个突然袭击。
598团的主力部队跟600团都守在西唐河的西边。
599团和200师部被安排在西唐河的东边进行守卫。
戴安澜做出这样的部署,是因为同古那边地势开阔,没啥遮挡,只能把队伍散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拖住日军,给后面的队伍多争取点时间来跟上。
3月18号那天,英缅军的第一师悄悄溜走了,连个招呼都没打。结果呢,远征军的200师就被单独留在了那里,得自己去对付日军了。
3月19号那天,日军的先头小队一头撞进了骑兵团早就埋伏好的圈子里。
接着,我们早就埋伏好的军队,按照之前定好的计划,把皮尤河大桥给炸了。然后,两边的部队就开始用机枪猛扫。
日军一下子就被打乱了阵脚,丢下20多具尸体,慌忙逃跑。
3月20号那天,杜聿明匆匆到了同古,看了看那边的状况,然后给戴安澜下了命令:你得想办法拖住日军七天,等后面的部队一到,咱们就一块儿在同古打一场大战,把所有力量都使出来,打败眼前的敌人,再跟英军联手,把仰光给抢回来!
杜聿明正布置任务那会儿,日军的第55师团第112联队,靠着18辆坦克、装甲车,还有4门大炮的火力支援,朝着200师骑兵团把守的皮尤河阵地发起了冲锋。
两边打了好几个小时,皮尤河那边打得天翻地覆,战场上到处都是炸弹炸出的大坑。
一到晚上,骑兵团就开始数人头,结果发现副团长曹成带着的540名战士都英勇地牺牲了,他们防守的地方也被日军的炮火炸得不成样子。
戴安澜为了保住骑兵团,不让大伙儿全搭进去,果断决定撤离皮尤河那个地方。
3月21号一大早,日军占领了皮尤河,没顾上休息,立马又朝着同古那边进攻了。
那天,日军先派飞机去轰炸598团防守的鄂克春阵地,扔下了好多炸弹。
接着,日本步兵开着战车和坦克打头阵,发起了地面上的攻击。
598团跟日军打了一整天加一宿,干掉了400多名日军,还成功把他们给打退了。
日军压根儿没想到,打从太平洋战争打响那一刻起,碰上的敌人全都是一见他们就溜之大吉。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同古这么个小地方,竟然撞上了块难啃的骨头。
三月底那会儿,七万美菲士兵投降了,菲律宾的“大佬”麦克阿瑟急得直跳脚,一路跑到澳大利亚去了。
日军继续往南打,占领了东印度群岛,整个东南亚战场上,就只剩缅甸那边还在打仗。这样一来,日军就能轻轻松松地调些飞机去帮缅甸的战场。
3月22号那天,日本军队派出了179架飞机,把马圭的英军飞行队营地给炸了个稀巴烂。
我们干掉了英军28架战机,还打伤了他们29架。
一下子报销了57架战机,英军在缅甸南部的天空优势全没了。
日军夺得天空控制权后,轰炸就变得越发猖狂了。
3月23号那天,日本军队的143联队跑过来帮忙了。
两个部队在三十多辆铁甲车和二十多门火炮的强大火力支援下,还有四十架飞机在空中助阵,一块儿朝着598团发起了猛烈冲击。
日军疯狂轰炸下,我军鄂克春那边防线被炸得破烂不堪。
防线眼看就要被突破,598团的副团长黄景升,他拎起一捆手榴弹,就直接往日军的坦克冲去。可惜啊,他没冲多远就挨了子弹,倒在了地上。
在战场上,咱们中国官兵为了把黄副团长的遗体夺回来,毫不犹豫地跳出战壕,直接跟日军打起了近身战。
那天打仗,日本鬼子死了伤了五百多人,咱们部队费了好大劲才守住了那块地方。
打了整整四天恶仗,两位副团长已经牺牲了。看到局势越来越紧张,戴安澜在军官们开会时说:为了避免战斗中领导没了,要是师长我不在了,就由副师长来带;副师长要是也没了,那就参谋长上;参谋长要是也不行了,步兵指挥官就得顶上,各级都按照这个顺序来。
3月24号那天,日本军队在缅甸老百姓的带领下,悄悄摸了克永冈机场一把,发动了突袭。
机场被日军攻占后,598团立马转到南边鄂克春那里死守。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可能被日军从中间给围住。
戴安澜随即下令,让598团赶紧趁着夜色撤出阵地,并且把防线给拉短收紧。
打到3月27号晚上,200师被日军从三面给围住了。
现在,七天坚守的任务算是圆满结束了。但本该早早前来帮忙的新22师,却因为英国人不给火车用,一直拖拖拉拉到不了前线。
眼看原定的会战方案要黄,杜聿明赶紧下令,让新22师的师长廖耀湘带着全师人马,迈开腿往同古那儿赶,去帮忙。
与此同时,戴安澜也拿定主意,要再撑上三天。
3月28号那天,新22师的先锋队伍跟日军打了起来。
那天,日本军队的56师团也来到了同古。
第56师团打算把新22师给干掉,所以他们先对已经损失很大的200师发起了猛攻。
那天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日本鬼子靠着坦克、铁皮车和天上飞机的帮忙,硬生生闯进了我们军队的防线。
为了降低人员伤亡,让日军的大炮坦克啥的派不上用场,200师的战士们全都装上刺刀,直接跟日军短兵相接,拼刺刀干架。
从下午一直到傍晚,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肉搏战,最终日军败退。
3月29号那天,看情况同古会战是没戏了,杜聿明就让戴安澜赶紧想办法冲出去。
不过,就在命令即将发布的时候,史迪威把它给拦下了。
史迪威盼着200师能再挺上至少一个礼拜,好让新22师和第96师有足够时间集结完毕,一块儿把眼前的敌人给打垮。
很明显,史迪威的那个念头压根儿就实现不了。
咱们都是当兵的,心里都有那股子骄傲。要是真能打上一场大战,谁乐意中途放弃啊?
为了不让200师全部被吃掉,杜聿明没理睬史迪威,直接让戴安澜带队冲出去,找个新地方跟日军干一架。
3月30号半夜,200师在新22师的协助下,顺利从同古的东边冲了出来。
同古战役持续了整整12天,虽说规模不算大,但这可是日军打进东南亚后,头一回碰上的硬骨头仗。
跟那些只会溜之大吉的英军比起来,咱们国家的远征军那可是真刀真枪地展现了中国军队的雄风。
但是,史迪威对战斗的结果相当不满。他在日记里头狠狠地批评杜聿明,说他太胆小怕事。
可能觉得光在日记里发泄还不够,史迪威在4月1日干脆搭飞机到了重庆。他有点强硬地对蒋介石讲:中国军队不听使唤,我打算不干了!我可不会让美国空军去帮那些我不放心的指挥官带的队伍。
史迪威手握盟军在中国战区的物资分配大权,蒋介石自然是不会轻易放他离开的。
那么,老蒋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摆平这场信任风波呢?
下次咱们继续聊。
#百家说史迎新春#